冷冻干燥技术(冻干技术)是将物料冷冻后在真空环境下升华脱水的过程,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物料的活性成分和物理结构。
冻干工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:冻结、初级干燥(升华)和次级干燥(解析)。首先将物料冷冻至冰点以下,使水分转化为冰;然后在真空环境下,通过加热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并被捕获;最后进一步提高温度,去除物料中未冻结的结合水,得到干燥产品。
精确控制冻干工艺参数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,以下是影响冻干效果的主要参数。
冻干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,特别适合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的领域。
生物制剂、抗生素、疫苗、血液制品等的干燥保存,保持其生物活性。
冻干果蔬、速溶汤料、保健食品等,保留营养成分和风味。
冻干面膜、活性成分保存等,提高产品稳定性和有效性。
酶制剂、微生物、生物样本的保存,维持其活性和结构。
我们收集了用户在冻干工艺中最常遇到的问题,提供专业解决方案。
产品塌陷通常是由于升华阶段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。解决方法包括:1) 降低升华阶段的加热温度,避免产品温度超过其共晶点;2) 延长预冻时间,确保物料完全冻结;3) 检查并调整真空度,确保在升华阶段保持适当的真空环境;4) 优化预冻速率,采用梯度降温方式提高产品结构稳定性。如果问题持续,建议重新测定物料的共晶点和塌陷温度。
预冻温度应低于物料的共晶点5-10℃,通常需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测定物料的共晶点。预冻时间取决于物料的性质、装量以及冻干机的冷冻能力,一般原则是确保所有物料完全冻结后再延长1-2小时。对于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杂物料,建议采用梯度降温方式,以避免不同成分分离。小规模试验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预冻参数。
冻干产品含水量过高可能有以下原因:1) 解析干燥阶段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,可提高解析温度并延长解析时间;2) 真空度不够,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泄漏,真空泵性能是否正常;3) 物料装载量过大或不均匀,调整装载量确保均匀分布;4) 升华阶段未完全完成就进入解析阶段,需确保升华完全。一般来说,优质冻干产品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-3%之间。
提高冻干效率的方法包括:1) 优化物料形态,减小物料颗粒度或厚度,增大表面积;2) 采用适当的预冻速率,形成均匀的冰晶结构;3)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提高升华阶段的温度(不超过共晶点);4) 确保真空系统性能良好,维持适当的真空度;5) 采用分段加热方式,根据冻干进程调整加热功率;6) 对热敏感性较低的产品,可适当提高解析阶段的温度。需要注意的是,效率提升不应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。